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清华大学电机系董新洲教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发布时间:2020-06-01 丨 阅读次数:3142

清华大学电机系董新洲教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天上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京举行。清华大学共有5人获奖。其中,电机系董新洲教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董新洲教授是我系继电保护学科方向带头人,1999年2月从天津大学博士后出站来我系任教,21年来,他埋头苦干、淡泊名利,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董新洲教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乐此不疲;他基本功扎实,知识渊博,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效果优秀;他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紧盯电力安全科学问题开展科研工作,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他作为主要完成人率先开发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我国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并因此于2007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以行波测距技术为基础,他带领团队开展了更具挑战性的电力线路行波保护研究,其中适用于输电线路的行波方向保护成功投运750kV、500kV超高压线路,适用于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的行波选线技术成功应用于多行业10kV、35kV配电线路,在历次电网公司组织的现场比武测试中都名列前茅,行波保护技术由此获得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基于故障行波的保护和检测技术有效解决了电力线路故障测距、接地选线等传统难题,也为我国的超特高压电网提供了保护利器,保障了电力系统安全,促进了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





董新洲教授科研方向正确、目标明确。传统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继电保护技术建立在集总参数电路模型基础上,用电路的方法描述电力系统、分析故障、建立相应的继电保护动作判据(准则)。事实上,电力系统是一个在空间上广泛分布的物理系统,忽略了空间特性和电量传播的时间特性就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描述电力系统,由此所建立的继电保护理论和技术体系自然有它的局限性。他紧盯这一问题开展建立在分布参数电路模型基础上的故障行波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实践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对问题的认识是准确的且具前瞻性。
董新洲教授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开展研究工作。他秉承“十年磨一剑”、“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科研理念,不盲从,不逐流,坚信正确的科研方向结合现代科技发展和自己的勤奋,就一定能够取得科技难题的突破。他认为科技工作者解决了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就是上帝给予他的最高褒奖,至于是否获得了荣誉、头衔只是过程中的衍生物,不是他追求的主要目标。对于发表论文,他的观点是发表“受人尊重”的论文,既不片面追求数量,也不片面追求SCI,由此反倒获得了行业的尊重和认可,他连续三年获得Elsevier高被引学者称号,2017年还位列电气电子领域榜首。
董新洲教授学术视野开阔,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国内,他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早年在陕西工学院任教,在天津大学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到清华21年依然与他们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在国际上,他和韩国明知大学开展了近20年的国际合作,共同主办了连续16年的中韩继电保护论坛;他和ALSTOM公司成立了电机系第一个国际联合科研机构—清华大学ALSOM继电保护与控制研究中心,成功运行16年,被学校评价为实质开展国际合作的典范。合作不仅取得了无通道保护、快速差动保护和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技术等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还造就了多位大师并培养了数十位国际人才,他本人也因此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并先后当选IET Fellow、IEEE Fellow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中国批准设立了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来源:清华大学电机系公众号)


评论(0)

后面还有条评论,点击查看>>
北京清源继保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 电话:010-82957980
Copyright © 2016-2018 北京清源继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